首 页
研究中心简介
机构设置
研究人员
研究方向
研究成果
在研项目
学术交流
相关链接
通知公告
相关资源
 
 
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» 最新动态
 
 
第九次博士生学术论坛简讯
[ 发布日期:2010-06-02  ] 【返回

 

    42日上午9点,哲学社会学学院举行第九次博士生学术论坛,常照强作关于表征与反表征主义的报告。

    常照强在报告中首先介绍了认知科学哲学中表征主义的基本观点,即认为模型之所以能表征世界是因为二者之间具有是同构关系。
反结构主义者提出的诘难主要可概括为五点:表征的结构同构悖论;结构同构对表征不是充分的;多重实现性与表征的唯一性的矛盾;确定不同模型同一性条件的问题;表征的非精确性和可错性。
    随后常照强主要介绍分析了德雷福斯的反表征主义。德雷福斯指出,整体性情境表征是人工智能的严重障碍,人工智能研究者所说的常识知识问题,其实并不是一个如何表征知识的问题,相反,当我们与外部事物及人打交道时,常识背景理解使得我们能够经验到当前有关的东西,这是一种知道如何做的能力,而不仅仅是一种知识。德雷福斯认为,把未加表述的、前概念的背景理解表述为一种符号表征是没有什么希望的。在某情景中,熟练的技巧是不需要规则表征的,也就是说,熟练行为是无表征的潜意识过程,它是情景化的,而表征是基于规则的有意识过程,它是去情景化的。
    反表征主义在梅洛庞蒂那里寻找理论支持。梅洛庞蒂的“意向弧”和“最大程度的抓取”,这两种能力都不需要心理的或脑的表征。对于前者,主体和世界之间的紧密联系,主体获得了技能,这些技能“储存”在心智中,作为一种倾向对世界中的状况的诉求做出反应,而不是直接在心智中做出表征;对于后者,主体倾向于以一种方式对这些诉求做出反应,使得目前的状况接近于主体所能够感觉到的最佳状态。


版权所有©山西大学认知与分析哲学研究中心